“云”调度 “智”解难——常德市津市市汪家桥街道“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探秘
近日,常德市津市市汪家桥街道凭借“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名单,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到底有何妙招?成效如何?可否借鉴推广?初冬时节,记者一行深入津市市汪家桥街道采访,一探究竟。
汪家桥街道共有5个社区,划分15个网格,这里是城乡接合部、旧城改造片,居民构成复杂,人员流动性大,是一个居民诉求多、社会问题多、基层治理难点多的街区。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信息反馈不及时、平台分割不统一、能力覆盖不充分等新难题。”汪家桥街道政法委员郭存华介绍,汪家桥街道针对这些新难题,探索实施“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以良法善治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何为“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郭存华进一步阐释:“我们依托常德市平安指数系统,运用平安指数共享‘优任务’、指数算法‘优流程’、指数评估‘优考核’,以指数规则逐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化。
指数共享“优任务”,破解履职不实难题——
针对重复采集、多头上报等问题,汪家桥街道以指数系统共享的上级部门数据为基础,充分征集站所业务需求,创建“e网格”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司法、民政、卫计、劳保、城建等11个站所28类数据“一表采集、多方运用”。
针对矛盾纠纷排查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问题,街道充分运用指数系统和“重大风险矛盾”预警模型,进行数据比对,推动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比如某社区发生的矛盾纠纷,指数系统没有排查上报信息的,视为漏排,予以加倍扣分。”郭存华解释道。
针对有些矛盾纠纷短期内无法办结,使得网格、社区上报数据有顾虑的问题,街道抓住指数系统将“办结率”改为“办理率”的契机,加强工作调度,推动问题实质化解。
指数算法“优流程”,破解推诿扯皮难题——
画好职责图,汪家桥街道综治中心根据指数系统确定的婚恋家庭、物业、邻里、劳资、债务等22大类矛盾纠纷,逐一明确街道班子成员牵头抓、站所负责人主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矛盾化解职责,精简工作流程。
规范路线图,街道设立“三二一”矛盾逐级调处流程,对系统上报的矛盾纠纷,由社区治调主任、支部书记、包联街道干部逐级进行三次初级调解,调解不成功的,由街道党委书记、政法委员组织站所进行二次深入调解,对调处成功的进行一次回陪访,对调处不成功的,上报上级综治中心,减少推诿扯皮。
框定时限图,街道制定“三二一”矛盾调处时限表,初级调解、深入调解、回陪访分别限定在1、2、3个工作日内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指数系统将自动扣分,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2020年以来,街道矛盾纠纷事件平均办理时间从3.9个工作日缩短为1.2个工作日。
指数评估“优考核”,破解责任不严难题——
依托指数系统,汪家桥街道对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八项重点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实行一月一讲评、一月一调度,减轻了社区迎检负担。
街道根据指数系统每月自动生成的重大风险隐患分析报告,对辖区潜在的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等隐患苗头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预警,制定“一案一策”处置措施,降低同类风险发生频次。
“我们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纳入社区绩效考核、平安建设考评,由指数系统每日自动生成得分、扣分、扣分理由及指数报告,实时推送,确保公开透明。”郭存华介绍,2020年以来,街道共评选优秀社区9个,奖励优秀网格员18人、人民调解员32人,并实行“以奖代补”。
平安指数解纠纷、促和谐,近年来,汪家桥街道连续3年被评为常德市无上访街道、平安街道,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