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精准发力 努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5年,作为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津市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年底建成覆盖全市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近年来,津市市司法局着眼于维护基层群众利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升级,打造“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津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规范“四级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一是以“如法网”的推广应用为载体,构建网络平台。按照省厅和市局的要求,规范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的网络对接,落实 46名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信息上传。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明确一名专业律师和一名公证员负责“如法网”在线咨询;自主设计并印制如法网二维码宣传手册共5000份,利用本地民俗活动日--毛里湖镇 “青苗腊八节”、新洲镇古城幸运年货节,开展“如法网”应用推广宣传。
二是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构建中心平台。按照“一站式组合、多窗口服务”的理念,整合司法行政资源,通过设置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服务窗口,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大门进来,集中受理、分头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横向贯通式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平台。近三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20余件、公证案件24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1800余人次。
三是以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撑,构建主体平台。以“临街建站、方便群众”为原则,依托司法所建立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完善登记台帐、律师联点、便民服务、舆情分析、质量评价等工作制度,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监督电话统一公示上墙。目前,全市4个镇、5个街道已全部完成规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
四是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室为依托,构建基层平台。在全市76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点,配齐一村(社区)一顾问,实行调解主任全日制坐班,司法所干警每周半天坐班,法律顾问定期值班,全方位、多形式为村(社区)的重大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百姓提供公益性的法律帮助,延伸了工作触角。
二、结合“线上线下”模式,推动“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发展
一是落实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制定了目录的实施方案,要求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工作站、村(社区)工作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
二是积极探索“乡村治理 法律服务”机制。为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知名度”,市司法局创新制作《津市乡村治理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包点联系卡》,以“如法网”和“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点为依托,向群众广泛推送联系卡1000张,为群众提供志愿者定制、律师定制、法官定制等“个性化”的法律服务。
三是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站点的网络化优势,优化办案流程,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及严重疾病患者由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实行预约式、一站式服务。推行“诉讼+调解”新模式运用,妥善处理家庭纠纷。重点对于涉及家庭内部遗产分配、关乎老人赡养费问题、夫妻感情问题、未成年成长问题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建议当事人先进行调解,缓和家庭内部矛盾。
四是健全法治宣传工作机制。推进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广“三二一”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推动“枫桥经验”现代化治理新举措;建立“以案释法”制度,构建社会化普法宣传网络体系。打造“四大家常委会会前学法”“ 周浩佬说法”“ 普法音像”“ 法治文艺”“ 法治夜话”五大普法品牌。通过“品牌”栏目带动公共法律服务,让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全民法律素质普遍提升。
(津市市司法局 屈晓)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