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桃源县人民法院扶贫工作纪实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无数人塑造了宁静的田园梦,蜿蜒的大山,隔离出一个远离祸乱、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但进入现代社会,大山隔绝了田园,同时也滋生了贫穷。桃源县理公港镇杨公桥村武陵山脉深处,有着不亚于桃花源的美丽风景,但祖辈流传的贫穷伤疤却挥之不去。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共119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0%左右。
2016年,桃源县人民法院扶贫工作队进驻杨公桥村,率领后盾单位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上门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参与发展规划,在外争取资金和项目,对内充分调动杨公桥村支两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统筹推进精准脱贫、产业扶贫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共落实享受国家政策帮扶资金260万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860万元,油茶、草本咖啡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村级日常事务开展有序。截止2018年,全村仅有15户、44人未脱贫。
助力居有定所,村民表示满满归属感
自古以来,居有定所是印刻在所有中国人骨子里定义幸福的最低刚性指标。在现代社会,这样粗线条的归类却也将很多人拒之幸福门外。近年来,杨公桥村有不少外地村民迁入,为帮助外乡人尽快融入当地,认同新的家园。三年来,扶贫工作队以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了异地搬迁户58户,共200余人。2018年,扶贫工作队协同各后盾单位,为杨公桥村争取到可容纳150人居住的3栋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预计2019年3月该项目建设完工。
近年来,扶贫工作队联合村支两委为41户村民进行了危房改造。贫困户张某茸居住的房屋,很早被认定为危房,但张某茸缺乏房屋改造启动资金,一直未进行危房改造。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为张某茸争取社会资金3万余元作为启动建设资金,并结合危房改造资金,顺利为张某茸建起了新房子。
助力学有所教,村民表示满满获得感
“贫困户学生资助,小学每年1000元、初中每年1250元、高中每年2000元”, 扶贫工作队干部李冰对这个标准烂熟于心。近年来,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让每一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减少求学负担,扶贫工作队联合村干部为村民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该村贫困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2018年,扶贫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仔细核查,该村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均享受了助学政策。
为进一步鼓励乡间求学氛围,扶贫工作队通过广泛搜集信息,与“泛海行动”“微善风”活动、“雨露行动”等助学活动方取得联系,先后为9名大学新生争取助学金,于某燕就是其中一员。早些年,于某燕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外务工,家中还有一位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祖母。虽然家中贫困,但她自强自立,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业。为减轻家中负担,于某燕在高中就学时选择了职校,2018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湘南学院。高考后,于某燕跟随母亲前往广州打暑假工,赚取大学所需学费和生活费。扶贫工作队得知于某燕的情况后,立即联系了她母亲,并协助于某燕完成了“泛海助学行动”申报工作,帮助她获得助学资金5000元。
助力病有所医,村民表示满满安全感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疾病使得很多贫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扶贫工作队着眼于该村贫困户就医问题,为实现贫困户病有所医积极奔忙。
2017年底,驻村帮扶干部通过积极宣讲政策,入户解答疑问等方式,全村贫困户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当地贫困户可以通过“红本本”(扶贫手册),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都享受应报尽报,报销比例高达90%。同时,扶贫工作队还为贫困户争取了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体检等服务项目。目前,享受住院补助的村民达150余人次。“以前贫困户感觉身体不舒服都不敢去医院,到了医院处处都要用钱,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住院治病问题了。”村主任杨西彪说道。
助力乡村振兴,村民表示满满幸福感
2016年至2018年,桃源县人民法院与各后盾单位先后为该村修建了杨公桥片和马进洞片的电力网改工程,修建了黎家坪大桥、黎家坪滚水坝、五关山旅游公路、白岩堉主干渠、郭家堉等5处骨干堰整修工程,硬化农村公路4000米、硬化渠沟400米。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为助力杨公桥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稳步增长,针对村产业基础差、底子簿、产业结构不优,农户积极性不高等现状,依据高山、绿色、富硒的产业理念,利用本地的油茶产业、白芷基地、草本咖啡基地、油茶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村级产业振兴战略,乡村旧貌换了新颜,家乡有了新的产业项目,收入得到稳步提升,乡亲们脸上都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桃源县人民法院自觉践行职责,带着对人民群众浓浓关爱之情,与帮扶点村的村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坚决打赢这场消除贫困的战争。相信不久的将来,贫困终将成为过去式,大山深处,随处可见桃花源。
(桃源县人民法院 余杰 李瑶瑶)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